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

世界上的全新舞種__Vu.shon舞想

跟大家分享 唯一用臺語命名的一套既是在地的,也是世界上的全新舞種─《Vu.Shon舞想》


身為現代舞,〝舞想Vu.shon〞卻是從敦煌佛教藝術裡產生肢體符號,並結合南印度舞蹈,以及已被聯合國指定為人類文化遺產的日本「能」劇等元素,將之串連並賦予生命,除了技巧上的突破外,更多了一份文化深度的厚重感。要從老舊古董轉變成現代藝術,一定要能活用,否則一、兩年形式用盡,就玩完了。因此〝舞想〞相當注重精神層面的影響,而不流於傳統舞蹈的形式,立足在台灣民俗文化情感上,創舞蹈新語彙。「尋覓文化根源,再創個人風格,闡揚中國舞蹈的精緻,提升民間舞蹈的藝術性,使中國的舞蹈能擺脫對西方技巧的依賴,從文化根源中舞出自己民族完整的靈魂。」這是舞想Vu.shon所背負的使命。

從潔兮杰舞團成立以來迄今已累積不少代表作,接下來也即將在2010年展開最新的演出計畫。相關的資料,歡迎大家可以隨時連上部落格Facebook 查詢喔!

林默娘舞劇彩排照

facebook相簿新增了與中央民族大學合作的林默娘舞劇彩排照!!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經驗 !!

每一位舞者都學習到從心境上確實理解角色性格的轉變,並使精神上的意境得以轉化,運用最簡單的動作來表達最複雜的精神,這也是全新舞種〝舞想〞的價值。


http://picasaweb.google.com/jessiefanko/VuShon?feat=directlink
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album.php?aid=142327&id=198154360996


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

2009《媽祖林默娘舞劇》

2009《媽祖林默娘舞劇》

2002年《媽祖──月見之舞》,在巴黎首演,將女性海神的事蹟,呈現國際舞台,一時舞評聚焦,引起觀賞者肯定與讚美。 經過七年的反思,他們別出心裁,計畫展開媽祖文化的推動,並且內聚多樣的美學元素,重新詮釋「媽祖」,希望透過舞劇的方式,再現林默娘的事蹟。

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以精緻的表演藝術,將媽祖意象推向國際,藉宗教藝術深化信仰文化內涵,其抱負不可不謂偉大。

《媽祖林默娘舞劇》分五幕,他們根據文獻、民間傳說、信仰靈驗,透過重要事件來鋪陳林默娘事蹟,包括:母女情深、海上驚變、仙醫情緣、降伏惡靈、望月觀潮、騰雲飛升、眾迎媽祖,循序漸進以營造文本。不過,他們也強調,展演方式以舞蹈肢體為主,不作戲劇形態的演出。換句話說,這齣舞劇偏向抽象意境的演繹;分五幕,每幕都可以獨立展現。

2009年的舞劇,是跨國際的菁英組合,他攝影、潔兮編舞、賴德和作曲、林克華舞台與燈光、吳貞瑩服裝設計、李哲榮動畫設計,大家有共識為台灣現代舞碼開風氣,替媽祖信仰文化形塑藝術意象。

媽祖 - 月見之舞 2002巴黎首演

媽祖 - 月見之舞 2002巴黎首演

「Matsu dansant sous la lune」世界首演月見之舞的創作起源,是有感於「媽祖」從一名凡人精進修行,直到後來被人們封神愛戴,羽化成先的過程。

據傳林默為了觀察天文接近宇宙,經常於深夜靜之時,在月下練舞,如果以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,其實月球的陰晴圓缺與海潮漲退有著密切的關係,因此「媽祖」在月光下,靜聽天地之音冥想起舞,以陰陽調和之氣修得特異功能,熟暗天文、水性而成為「海神」是有其典故的。

製作人:柯錫杰藝術字:楚歌 藝術指導:柯錫杰
編舞:樊潔兮作曲:賴德和、Michael Graham Allen、周龍、溫龍信服裝:葉錦添、洪麗芬、山口榮子◆自序潔兮於1986年親臨中國西北的絲綢之路,並開始研究敦煌動窟藝術。如今,敦煌壁畫舞姿所展現的獨特樣態,早已融入潔兮的肢體中;古人持續造窟的動力,背後所蘊藏的宗教意涵,也成為潔兮的精神指標,這些「敦煌藝術」已漸漸和我的生活緊密結合唯一體,更圓熟了這十六年所研創的舞蹈新舞種─「舞想Vu‧Shon」。經過多年的思考,潔兮終於以媽祖─林默娘在被冊封天妃之前的一生事蹟,做為新的創作素材。在林默娘短短二十八年生命裡,全新修行幫助鄉人漁民,不但努力研習天文、醫學,替 人治病,更能預測天候減少海難,表現出無私無所求的大愛,這樣熱愛人群充實生命,認真超越自己,只為奉獻大眾精神,正如展現了如同母親一般慈愛、寬仁的偉大情操。潔兮以為現今廣大膜拜媽祖的群眾,對這位被朝廷褒封為「海神」、「天妃」、「天后」的媽祖,多半都以自身的需求、特定的目的前來祈求、而對於她原是一名平凡的村女,歷經過一番嚴謹奮鬥的這一段自我要求的自律精神,卻逐漸淡忘。因此潔兮在瞻仰崇敬媽祖之餘,希望榮借林默娘女士到最後羽化成仙的不朽精神,重新喚起人們重視宗教信仰的精神內涵,並依此詮釋潔兮多年來所體現的「飛天」仍需結合的實質對象─也就是"人"。這些日子以來,潔兮努力將"媽祖精神"注入作品當中,也盡力從眾多書籍、廟宇文物當中,親近媽祖,勉勵自己,期盼能夠舞出充滿生命的靈性之舞,讓「舞想Vu‧Shon」這樣的舞蹈新型態有更多元的呈現樣貌。當然,最期盼的仍是,觀眾的鼓勵與先進們的指教。

四季神(八家將-台灣民間俗神之舞) 1994 首演 台北

四季神(八家將-台灣民間俗神之舞) 1994 首演 台北

作曲:溫龍信 服裝:洪麗芬

早期來自於福建台灣先民,在島上辛勤墾荒,與大自然搏鬥,同心協力創建家園。面對大自然的神秘未知與主宰力量,先民將天、地、風、雨以及各種自然物化為精神上所依託的神靈,祈求神靈能保護不受惡鬼邪魂的侵害,並得以安居樂業、豐衣足食。

「四祭神」舞蹈以春夏秋冬四季之神靈,結合民間俗神八家將(打家將)之意涵,融入台灣民間節慶中元節神祇夜巡的場景當中,以樊潔兮獨特的「舞想Vu‧Shon」風格,表現出既具民俗味又富現代感的舞蹈創作。

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

毛茸蝶 1994首演 台北

毛茸蝶 1994 首演 台北
作曲:周龍 服裝:山口榮子

是返國定居後所創的第一個作品。

創作理念是源自於1993年為新聞局國家形象,所扮演的「振翅的蝴蝶」而來。

通常我們所認知的蝴蝶,多為色彩艷麗,翩翩飛舞,尤如大自然中流動的花朵,也是勤奮的舞者;但鮮少人知道上古的蝴蝶卻是全身毛茸,沒有色彩也容易被蜘蛛網黏補。

樊潔兮以尊重宇宙生命的概念,單眼灰茸的造型推出這支舞作;曾在當年國內舞蹈表演領域裡,展現出令人難忘的創意。

初心幽玄意動 1993首演 紐約首演 台北

初心幽玄意動 1993首演 紐約

作曲:Elias Tanenbaum、Elic Satie、陳哲聖
服裝:Olive Wu(吳貞瑩) 題字:吳貞瑩

《初心》一詞,出自日本能劇創始者世阿彌著作─花鏡一書,當中「一期初心」之語,是日本能劇學習者600年來時刻遵循的箴言。「一期初心」的本意,是期勉習舞者要能不斷反芻,初初心中那股驚喜的悸動,才能時時由中體現新的意境。這是日本能劇600年來猶見盎然綠意的主因,也正是這10年來,潔兮杰舞團持續探索舞蹈肢體語彙,仍不斷湧出美學新意的源頭。


本舞作含蓋了黑、白、銀、金四種顏色,精鍊舞出《Vu‧Shon》特有的古典語彙、現代精神的銳利美感。以優雅的前衛、嶄新的思維,闡述出樊潔兮從擁有《初心》到塑成《舞想Vu‧Shon》之心路歷程。


因有《初心》方能動其意,願不負初心,以《舞想Vu‧Shon》踏開星子滿天,不斷鍛燒初起之念,進而一步一階,拾級而上,終至飛天。

有女飛天 舞出敦煌1987年紐約首演

有女飛天 舞出敦煌1987年紐約首演 飛過的城市:紐約.芝加哥. 聖地牙哥.亞特蘭大.阿拉巴馬.武夷山.慕尼黑.巴塞爾.台北.香港.曼谷.薩爾瓦多.
橫濱.Cochin.新德里.開羅.巴黎
作曲:周龍 服裝:山口榮子
「飛天」是名詞也是動詞,她是佛教精神與圖像之中最討喜的形象,又名「香音神」,經常出現樂鼓齊鳴、天花墜落的佛法莊嚴時刻。根據佛經的描述,「如一念頭,即生波國七寶池中,行者自作紫磨金色,足下亦有七寶 蓮花,‧‧‧經于七日,即經飛至十方。」也是蓮花的化身,除了擅越舞之外,也代表了和平至高的西方極樂世界。

◆佳麗潔兮之舞─吉永邦治
這三十年來,我周遊西洋與東方,到過印度、絲路、中國等各地的古蹟遺址,為的是尋找香音之神─飛天。甚至可以說:飛天之心,繫我一生。
那是一種悠悠之魂,綿延古今、永生不滅的年代,尤其是絲路各地的飛天,融合東西文明,姿態優美;而且能夠反應時代,形象地體現人民的宇宙觀與夢幻世界。關於這些看法,我曾在NHK「絲路浪漫之旅」〈飛天之路,從印度到日本〉電視節目中談過;也在拙著《飛天》一書中有所論述。
言歸正題,我與舞蹈家樊潔兮的結緣,起於出版社轉來的一封信。潔兮在信中說,她是拙著《飛天》的讀者,也曾片訪絲路,然後編成《飛天之舞》,正在世界各地巡迴獨演。她還說,希望我也有觀賞她這個舞的機會。於是,我隨即友人商量,沒想到一拍即合,終於在一九九四年四月間,在橫濱與京都實現了構想。

在古蹟所見的飛天,如遺留在石窟中的壁畫,都是屬於靜態的畫像。但觀賞潔兮的舞蹈,彷彿看到壁畫中懷抱佛心的飛天,變成與人等身。伴隨著動作,從天上飛舞下來一般。又好像飛天之主《甘達爾瓦》,從天上垂下絲線操縱傀儡似的操作著潔兮,使人覺得那並不是平凡人活生生的肉身,而是自然界裡的一股自然風香。

據說,過去有個時期,潔兮也曾在芭蕾舞團裡受過訓練。然而,她的舞蹈卻不像一般芭蕾舞那樣,地上的人硬把肉體鍛鍊到極限,盼能掙脫重力,而手足舞蹈,動其全身,痛苦掙扎的樣子。那是與自然同化的天上世界在地上的重現。我總覺得潔兮的舞蹈,彷彿存在於天地之間的空氣,正如佛界之滅除一切執著之念,以零的狀態,在無的領域之中,出場上演著。而且潔兮一舉一動,如同極樂淨土中蓮花之綻開,暗示著天童的誕生,天童即飛天,總是在佛說法最喜悅之時,為讚嘆佛、供養佛,翩然飛翔而來。

總之,但願今後潔兮的舞蹈精益求精,繼續為觀賞飛天的人們帶來感動與喜悅,這是我由衷的期望。

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

樊潔兮_中國舞蹈的創新者

樊潔兮就是中國舞蹈的創新者出生台灣,留學日本,旅居紐約,1993年返國定居。樊潔兮投入舞蹈的學習與研究已有30年以上的時間,1986年她開始了敦煌藝術的研究,成為她舞蹈生涯的重要轉捩點。自1987年紐約發表首演以來,至今從未間斷過佛教舞蹈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展演,包括美國、德國、瑞士、中美洲、香港、泰國、日本等地皆有潔兮杰舞蹈團的帶來的感動。創作方向以研究絲路文化和宗教舞蹈藝術為主軸,並創塑出一套既具古典意味,又富現代風情;既是在地的,也是世界上的全新舞種(Vu.shon舞想)。以靈動的眼神、曼妙的手姿、婀娜的S型腰身,甚至中國武術的吐吶汗深沉內斂的張力等,區別出東、西方舞蹈美學的特質。 目前潔兮杰舞團活躍於國際舞台,以其豐富多變的創作風格,搭配出自亞洲嶄新亮眼的肢體符號(Vu.shon舞想),大膽的顛覆了一般民族舞蹈的規範,巧妙的展現東西舞蹈的肢體共鳴。未來希望將編創作品,繼續在台灣本地展開優質精緻的表演,以享社會大眾;同時也計劃將此風格,製定教學課程以玆傳承舞蹈教育和新生代舞者。

沉浸舞蹈世界
樊潔兮的舞蹈之路真是漫長。三歲大的她已不必媽媽太費心,跳舞使她不像同齡的孩子那般黏人,可是她也未因跳舞而給人活潑好動的印象。
遲鈍,大家都這麼說她,連小學老師都認為她是心理有問題的學生,家庭訪問時,還提醒樊媽媽:「這小孩要注意,靜靜的,不太跟同學玩,大概有問題。」
「她很乖,不好動,可是很喜歡跳舞。」畢竟知女莫若母。
其實當樊潔兮沈醉在自己構築的世界,遲鈍,只是他人被摒棄在外時的說辭而已。甚至連最疼愛她的爸爸也不太能理解她對舞蹈的喜愛。
樊爸爸從小在北平長大,家庭觀念非常保守,認為女孩子家應該規規矩矩待在家裏,將來做個老師就是最好的出路。所以當她上了初中還想繼續跳舞時,樊爸爸感到相當頭痛,認為她該把心思放在功課上,好為將來鋪路。雖然樊爸爸不太贊成她跳舞,不過卻有一位個性開朗、作風自由的媽媽全力支持她。

樊媽媽是四川重慶一個地主的女兒,喜歡舞蹈也愛看畫。樊潔兮小時候就看媽媽穿黑色窄管褲、黑色緊身背心,配上白襯衫,頭髮盤起來,感覺就像一位舞蹈老師。黑與白的搭配在現今也是流行的穿法,好像樊媽媽天生就具備著不同的審美觀。

透過多面向的視角,她以獨特的肢體語彙,型構舞蹈新意樊潔兮:我相信另人感動的成功舞作,背後需要許多元素,符合這些創作元素的就是" 真 "的東西,而真的作品就是一種自然流露。好的作品非常乾淨、沒有雜質,觀眾會很自然地接收到創作者清楚的訊息,並不需要劇本的配合。舞蹈本身是用強烈的肢體語言和觀眾溝通,而不適用戲劇性的故事架構或者是其他多餘的東西在台上。精簡的舞台設計,純粹的肢體語言,完整的音樂作曲,以及恰當的燈光設計,就能夠發展現舞作的力量,這也是我在編創舞蹈所倚賴仰仗的元素。